第954章 激进(三)(1 / 2)

“白莲教在北方发展最为猛烈的,首先是河南,其次就是山东,按照应委员送回来的报告,河南山东几乎是村村设坛、人人拜香,白莲教说是百万教众,甚至都算是谦逊的说法了,若是把男女老少全算上,教众怕是有数百万之多。”

“而我们在北方的发展,说句刚刚起步都不为过,应委员他们也就刚刚在北方站稳脚跟,暂时是不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熟悉本地情况的当地游击队和武工队进行辅助,我们此时在北方作战,就是一场比安徽战役更为彻底的外线作战。”

“其次,白莲教也是走的基层路线,大量地百姓被其蛊惑入教,其中迷信笃信者也不少,安徽战役的时候,沿路的百姓不支持我们,但也不会支持清军,所以跑了个精光,但在山东等地作战,当地的百姓不会支持我们,会不会支持白莲教,那可就说不定了......”

侯俊铖将茶杯搁在桌上,又是长长一叹:“内部外部种种不利因素加在一起,此时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北伐,怎么看都容易阴沟里翻船,所以我才不赞同现在就出兵北伐,按照我的想法,缓个一两年,一方面我们在江南的社会改造有了一定的结果,培养了一批新的干部,我们能够腾出精力和物资、能够直接从江南当地征集一部分补给运送前线,还有北方的根据地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提供人力物力的辅助,支撑起我们长期的外线作战。”

“另一方面,清廷内部、白莲教内部不是没有矛盾的,那些逃去北方的官绅豪门带去的物资金银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耐心的等个一两年,清廷内部的矛盾、白莲教内部的矛盾,清廷和白莲教之间的矛盾,在缺乏致命的外敌之时必然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到时候我们再发起北伐,我们的力量会更强,但清廷和白莲教的力量却必然更弱,他们之间的合作也不可能再亲密无间.......”

“的确,此时此刻,正是该稳妥之时!”顾炎武点点头表示赞同:“当年闯军襄阳建制不到一年、西安称帝不到数月,便兵进京师,基础不固,便是山海关一败而北地皆反、数月之间立脚不住,一路溃败直至九宫山身死。”

侯俊铖长长叹了口气:“只可惜单单是我一个人的意见没有用,上上下下都盼着能尽快北伐推翻清廷、结束战争,先生,您也看过那些报纸文章,那些个以前明遗民自居的士子,特别是北方的士子,在我们夺取江南半壁之后是如何的狂喜,写的文章都快把我们红营吹上天去了,把我这个掌营、您这个谋主,更是当明太祖、刘伯温一般的供着,就盼着我们尽快北伐推翻满清。”

“可等了一个多月,咱们既不北伐、又不立国,立马就话锋逆转、谣言四起,说什么:红营这次在军事上既已获得空前大胜,并正当满清统治陷于异常危急的关头,非但不立国北伐克复北疆,反而坐守于南都,已完全暴露红营贼匪起家之缺陷,贼匪者,安于就抚而无进取之心,入繁华之地往往自甘堕落、陷于享乐之中,红营安居江南,恐有弃北方万民百姓之意,而欲与清廷妥协平分天下,为一南宋而已!”

“骂得更难听的也有.......”顾炎武淡淡一笑:“自满清入关以来,前明遗民等了数十年了,许多人已经从青壮少年变成垂垂老人,他们等得太久太久了,怕是做梦都希望一早醒来满清就已经被驱逐、天下便已经为汉家光复。”

“我能理解他们......其实若只是他们也就罢了......关键是红营内部,北伐的声潮也渐渐的压制不住了!”侯俊铖又一次长叹一声,眉间皱得更紧:“清廷精锐尽失,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推一把就会倒,这种局面下,战士们想要尽快打完仗回家去,百姓们想要尽快打完仗安居乐业,甚至连我们执委的委员,都想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统一全国、开始新的规划和建设。”

“执委的两个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