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道论(1 / 2)

英雄之神与但丁之间的对抗与其说是战斗,倒不如说是某种辩论或是论道。

双方默认了一个前提,即,对方所憧憬的理想世界是的确能够完成并真切能够达到对方所期待的程度的。

于是,两人无视了一切前提条件,开始了一场针对对方理想的辩论。

李昂一阵头晕目眩,两人口中吐出的言语变成了某种形而上的哲学观念,即使自己能够将其理解,但听这两位的辩论,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双方的正确。

在确认了自己的正确后,李昂对双方世界观的灌输也有了某种程度的抗性。随着他逐渐理清思绪,但丁与英雄之整个对话也逐渐明晰。

英雄之神的话语逐渐清晰。

我所憧憬的理想多元宇宙,是一个有机的、共生的、无限成长的生命体。其核心并非征服,而是启迪与升华。

信徒尊奉神明,神明庇护信徒。这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一种动态的、互惠的因果循环。先行者(神明)为后来者(信徒)开辟道路,使其免于在黑暗中摸索;后来者则为先行者提供新的视角与基石,助其攀登更高神域。每一个体都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授者;既是信仰的终点,也是希望的起点。

万神殿尊重并赞美多样性。成神之路千万条,艺术之神、科技之神、哲学之神皆可并存,无需统一于单一真理之下。正如世界共同构成多元,而非互相吞噬。

神国体系具备无限的抗风险韧性。当危机如“四劫”来临,不是一个单一个体去应对,而是整个神国网络在响应。一神陨落,万神补位;一域崩毁,信徒亦可于他处重燃神火。这是一个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不朽体系。

一个充满希望与尊严的未来,其终点不是理解“无限之墙”,而是以“神格晶壁”这一可自行迭代的系统将其取代。我们不是要把握多元宇宙的全部,而是要与之共同成长,最终合为一体,成为温暖、光明、充满意志的新宇宙本身。

这,才是超越四劫、真正永恒的光明之路。

但丁的言论渐渐明朗。

美好的图景,但请允许我指出,这更像一个浪漫而脆弱的童话。多元宇宙面临的“四劫”与“无限之墙”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需要的是最极致的力量与最绝对的统一来应对。战争与文明的循环,正是这条唯一现实、唯一高效的救世之路。

“战争的火焰焚寂,文明在废墟上重燃。”这并非残忍,而是宇宙进化的铁律——最高的智慧与最强的力量,总是在最极端的冲突碰撞中诞生。和平的共生只能产生温和的进步,而生死存亡的战争,才能逼迫出文明所有的潜能。

我等的理想是务实且强大的:

终极的效率。散落的沙砾无法对抗风暴,只有熔炼为一体化的钢铁长城才行。所有智慧、所有资源、所有意志统一于一个“文明之理”下,消除一切内耗,指向唯一目标:理解并掌控一切。

最强的行动力。面对“无限之墙”,我们需要的是举全宇宙之力发起的冲击,而不是无数个神明发出的、可能相互矛盾的理解。帝国的意志就是宇宙的意志,它的决定就是最终的执行。

我等将达成真正的理解与超越。帝国的目标不是成为宇宙,而是解明宇宙。我们通过战争统一来“归纳”所有知识,最终彻底理解时空质能的本源。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无限之墙”的规则,我们便能真正地、凭借自身的力量跨越它,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个共生体去“取代”它。这才是生命智慧对冰冷法则的终极胜利。

统一,方能理解;理解,方能真正超越。

神: “战争统一”的过程本身,是否就是一场最大的“劫难”?如何保证在“焚寂”所有世界的过程中,不会将那些本可能诞生最伟大可能的火种也一并毁灭?

战争: 必要的牺牲是为了最终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