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了。”
明承恩突然把玉如意往案上一放,殿内的空气瞬间僵住,
“林卿办事,向来周全,哪里用得着朕派御史?
再说,如今五军都督府的权柄都在林卿手里,
户部、都察院,不也得看林卿的脸色行事?
朕派不派御史,又有什么区别?”
林青抬眼看向明承恩,只见少年天子的脸上满是不甘,眼底还有几分委屈,
他年岁不大,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却被新政、兵权压得喘不过气。
林青摇了摇头,语气缓和了些:
“陛下,臣从未想过把持权柄,
五军都督府的职权,是为了整顿卫所、稳定京畿,
清丈田亩,是为了充实国库、赈灾救民。
等将来灾情平定,卫所整肃,臣自会还政于陛下。”
“将来?”明承恩冷笑一声,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林青面前。
他比林青矮半个头,却努力挺直脊背,试图拿出天子的威严:
“林卿的将来要等多久?等朕头发白了?等大乾的百姓都忘了还有个皇帝?”
他指着那本黄册,声音陡然拔高:
“你拿着这本册子来,是想告诉朕,
没有你林青,朕就治不好天下?没有你林青,大乾就要亡了?”
林青沉默着,没有反驳。
明承恩心里的结,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开的。
“陛下,册子在这里,您要看看上面的田亩、赋税,想想明年京畿的百姓。”
明承恩的目光落在黄册上,久久没有动。
“册子朕知道了,你先放这儿吧,朕还有件事要跟你说。”
“陛下请讲。”
“朕登基快一年了,后宫空虚,至今没有子嗣。”
明承恩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石头砸在林青心上,
“皇家子嗣关乎社稷传承,不能再拖了。
朕想下旨,在京中勋贵、官员家的适龄女子里,选一批秀女入宫。”
林青眉头微皱,沉吟许久后,沉声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明承恩像是早料到他会反对,反而笑了,笑容里带着得逞的快意:
“哦?林卿又要拦朕?
朕选妃,为皇家延绵子嗣,关乎社稷根本,林卿也能拦?”
林青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子嗣是皇室大事,是天下人的期盼,
他一个外臣,凭什么拦?
可他更清楚,大乾开国以来,后宫干政的教训历历在目,
先帝在位时,为了提防内外勾结,屡屡抗拒立后,最后还是没有办法了才匆匆而立...
如今京中勋贵本就对新政不满,
若是让他们的女儿入宫,将来一旦诞下子嗣,外戚势力再起,
新政必然会被搅得稀烂,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
“陛下,臣不是要拦,是想请陛下三思。”
林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语气放缓,
“新政刚有起色,京畿清丈还没结束,地方卫所也在整顿,正是多事之秋。
此时选妃,一来会让勋贵们借机攀附后宫,二来恐会分散朝政精力,
不如等明年国库充实,局势稳定,再议此事不迟。”
“多事之秋?”
明承恩挑眉,走到林青面前,眼神里的寒意几乎要溢出来,
“林卿觉得多事,是因为朝政都由林卿把持,
朕这个皇帝,除了选妃,还能做什么?”
他指着殿外,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
“朕想调御林军,你说御林军不堪一击,
朕想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