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在福宁殿深夜召见陆文龙,实则是有着深意。待高宗问完,吴皇后、太子赵眘和张信都面露疑惑之色。
陆文龙思索片刻,说道:“承蒙天恩,我等得意效命疆场,尽忠报国,今北伐得胜,社稷安泰,仰望天慈,俯听圣恩,但愿亡者安息,生还者得以皇恩之庇护,则我将士之福也!”
高宗闻言有些动容,他很清楚将士们浴血奋战、直捣黄龙,这一路征伐,有多少大宋好男儿再也无法回到父母妻儿的身边。
“朕知将士们收复河山、长驱北伐,为我大宋流血牺牲,今得胜还朝,又迎回二圣,朕心不胜感怀,自会论功封赏。”说完,高宗看向陆文龙,问道:“爱卿还有何所求?”
陆文龙道:“连年天灾战乱,多地民众苦不堪言,祈请陛下降旨,休生养民,泽被百姓。”
高宗说道:“卿言甚善,朕当从之。”
“臣谢皇恩。”陆文龙一躬到地。
高宗又问道:“宋金连年战事,今番击败强敌迫使其称臣纳贡,扬我国威,陆爱卿功不可没,可有所请?”
陆文龙道:“收复河山、迎回二圣,全仗将士们奋不顾身,臣不敢贪天之功,只是有一事相求,还望陛下成全。”
“爱卿只管道来。”高宗面露微笑。
“如今天下大定,社稷安稳,臣愿解甲归田,携家眷回潞安州为民,请陛下恩准!”陆文龙说道。
他早已下定决心,准备一家人去潞安州生活,也算落个逍遥自在。
高宗闻言一怔,吴皇后、赵眘和张信也是面面相觑,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陆文龙的请求竟是做一个平民百姓。
赵眘沉不住气了,说道:“文龙兄,你如此年轻,已是国之柱石,前途不可限量,甘于泯没市井乡野,岂不可惜?”
张信面露不悦之色,说道:“国家正值用人之际,贤侄怎可就此离去?”
吴皇后也劝道:“文龙可要三思啊!”
高宗则是看着陆文龙,没有做声。
陆文龙道:“有陛下恩威福佑,加之太子殿下、张叔父、岳雷、诸葛锦等人尽心辅佐,我天朝自可邦基永固,长治久安。文龙一介武夫,蒙陛下和太子殿下器重,稍有微功,亦可告慰双亲大人和岳元帅之英灵,今愿已足,并无留恋。”
赵眘三人还想再劝,却见高宗缓缓起身。
“陆爱卿不愿留在朕的身边,为朕分忧解难?”高宗满是深意的问道。
陆文龙稍显迟疑,说道:“臣实无心为官,请陛下成全。”
高宗长出了一口气,似有不舍又感遗憾,他点了点头,说道:“爱卿所想,朕已悉知,自会斟酌,你且先回赐第候旨吧!”
“臣告退。”陆文龙告别几人,离开福宁殿。
“父皇……”赵眘本想说话,却发现高宗正陷入沉思。
吴皇后和张信也看向高宗。
旋即,高宗苦笑道:“他终是怨朕,故不能为朕所尽用啊!”
赵眘说道:“父皇,陆文龙乃护国安邦之才,无论如何应留在朝中啊!”
高宗无奈的摇了摇头,叹道:“只怕是留不住啊!”
“难道陛下就任由如此神将离去?”张信也难以接受。
“他既不愿在朝中为官,欲回潞安州,那便让他去吧!”高宗说道。
“父皇……”
“陛下……”
“朕自有主张!”高宗看着殿门处,似乎打定主意。
却说陆文龙回到住处,李香童、韩秀君和芯草都在等他。简单说明情况,三人不禁有些担心。
李香童道:“汉人有言‘鸟尽弓藏’,驸马 威震金邦,立下不世之功,让皇帝没有了后顾之忧……”说到一半,她自己都不敢再说了。
韩秀君也道:“当年岳元帅他们都难